当前位置:五三书院>玄幻魔法>大周文圣> 第182章 佛门高手江解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章 佛门高手江解元?!(2 / 4)

而蹙眉。

几个锦衣老者低声议论:“这三报轮回之说,倒是能劝人向善.”

青衫士子们或奋笔疾书,或击节赞叹。

一少年突然拍案:“妙哉!我命由我不由天,荀公此言,方显我儒门气魄!”

布衣百姓仰首望坛,目光灼灼。

闭目冥思者,指尖轻叩节拍。

交头接耳者,争论面红耳赤。

懵懂稚子,扯着母亲衣袖追问何意。

落魄书生,忽有所感,泪流满面。

一老农喃喃道:“菩萨保佑!这因果报应,可要做个明白人.”

江行舟倚坐坛下的观席间,指尖轻叩茶盏,神色淡然。

台上梵音震耳,儒辩铿锵,台下众生痴醉,如聆天籁。

唯独他,眸中映着茶汤微澜,有些心不在焉.甚至无聊!

他来自异世华夏,见识过不计其数的辩经论道。

那里诸子百家争鸣已成绝响,各色思哲流派,万法归宗,终是云烟。

先贤智慧,早被剖析、解构的得支离破碎;

无数的先圣大道,成了教科书中寥寥数行字句。

“江解元!”

几位举子姗姗来迟,见江行舟,不由围拢而来,正是荆楚道解元宋楚望、关中道解元秦文等人。

宋楚望双目灼灼,对坛上辩经津津有味,犹带论道余韵:“以往很少看佛门经典!

今日听佛门因果轮回之说,今日方知精妙!

却不知,江兄有何高见?”

江行舟轻啜清茶,淡然一笑:“有一二分新鲜!”

“仅一二分新鲜?

江兄,似乎对这场精彩绝伦的儒释论道,并不太感兴趣?”

秦文看他神情,不由诧异道。

“翻过几本佛典,故而略知一二。”

江行舟放下茶盏,目光如炬,望着高台上激辩的释怀和国子监儒生,轻声道:“国子监的儒生们,辩经的方向错了!.以儒典去辩佛典,如持钝刀斩水,徒劳无功。”

“哦?!”

宋楚望手中折扇“啪”地合拢。

秦文更是瞳孔骤缩。

“江兄,此话怎说?”

宋楚望和秦文二人,皆是面面相觑,十分错愕。

他们也才刚刚听到一些佛典,尚在咀嚼佛理皮毛,未能消化其奥义。

江行舟却已经洞察其弱点,看穿其论辩死穴?!

“佛门讲‘空',儒门论‘实'。”

江行舟淡淡道,“一个说万法皆空,一个言经世致用!——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交锋,如何能辩出结果?

你以重拳出击,击打空气,焉能击败空气?!”

他抬眼望向高台,嘴角微扬:“要破佛理,当以‘无'破其‘空'!以空对空,令其陷入两难,无法自证!”

话音未落,坛上释怀大师忽然身形微滞,似有所感地望向这边。

半个时辰。

高台之上,释怀和尚袈裟轻振,看向败退下去的儒生们,如胜券在握,舒一口气。

国子监儒士,已经连续五位士子登场,或面红耳赤,或哑口无言,接连退下,没有一位能在辩经论道击败他!

——这已经变相证明,他们快输了。

毕竟,儒生们已经换了五位举人进士上阵,无法动摇他分毫!

不论何题,和尚总能给出他的佛家解释,自证其圆!

连上五人也奈何不得释怀,这对国子监儒家士子来世,无疑相当丢脸的事情。

坛下,国子监的儒生们额角渗汗,青衫后背早已浸透。有人攥紧经卷指节发白,有人低头盯着鞋尖不敢抬眼。

这释怀和尚太能言善辩,口舌如簧!

他们无法在经义上,驳倒他!

“接下来,谁上场?”

老儒荀悠的声音在一片死寂中,格外刺耳。

国子监的众儒家士子们垂头丧气,无人应声。

——唯有佛前香炉青烟袅袅,似在嘲弄。

释怀和尚合十微笑,目光扫过垂首的儒生们——等待着下一位挑战者!

一人独战国子监众儒家士子,今日他之威名,明年必将再次传遍大周各道!

“丢脸啊!”

“国子监五位进士上场,竟然未能辩过一个和尚!”

一声长叹如石子坠湖,激起满场窃议。

这句话轻飘飘落下,却似千钧重锤,砸得满场儒生面色惨白。

几位年轻士子掩面摇头,捶胸顿足,攥紧衣袍下摆,指节发青;

年长者则闭目长叹,胡须微颤,以袖拭目,不忍再看。

“下一位.谁与贫僧一辩?!”

高台之上,释怀和尚双手合十,眉目慈悲却暗藏锋芒。

香炉青烟缭绕间,他袈裟上的金线映着日照,恍若佛光加身。

老儒荀悠气的浑身发抖,指节已然发白。

这场白马寺的“儒释论道”,登坛之人有限制——唯有国子监的举人与进士,方可登坛辩道。

而大周翰林院的紫袍学士、殿阁的朱衣大学士,乃至名动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