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旅游卫视的《鬼吹灯》季播剧正式上线;
导演路宽的科幻巨制《球状闪电》也即将提上日程,因为首次执导特效工业如此复杂的电影,以及对后期制作时间的不确定性,暂定于2010年劳动节假期于观众见面;
问界和吾悦合作的《来自星星的你》亦将在范兵兵身体条件允许后开拍,现已正式进入筹备期,即日开始选角工作;
最后是万年系列片工具人宁皓的《囧》系列的延续,因为肉眼可见的《人在囧途》已经大爆,又要开始路径依赖,稳定输出。
虽然比不上《非诚勿扰》的13天就破了两亿,但考虑到成本和题材问题,也算得上回报率超高了。
由此也可见,目前国内贺岁档的主流,仍然是氛围和题材轻松幽默的喜剧片。
即便是去年、前年的路宽也很难打破这样的观影惯性。
他的《塘山》首日票房1800露头;
去年的《天空》更是拿遍了所有大奖,错开了贺岁档后才能在国内拿到可喜的排片和票房成绩。
元旦节中午,外网传来一个耐人寻味的消息,一方面印证了上个月华艺易主中,邓温迪的立场变化原因;
另一方面,也叫这则消息中的另一位主人公陷入了小小的争议。
该新闻消息称:
暂定于2010年1月上映的《阿凡达》与中国问界嘉禾院线正式达成协议。
该协议以问界垄断的中国高端影院资源为基础,通过排他性放映权、分账优化和联合推广三大核心条款,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大致内容包括了排他性imax/4k放映权,如独家首月窗口期,《阿凡达》上映首月可以获得前30天的独家放映权。其他影院需待首月结束后方可申请技术认证接入。
以及《阿凡达》衍生品在问界嘉禾影院和国内的问界商城的发售和分成协议。
凡此种种条件,其实对于问界和福克斯是双向约束。
福克斯希望《阿凡达》能够在高端影院播放,一是能够展现最好的画面,二是票价有保障,能多赚钱。
但问界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很愿意死死绑定,不分你我。
没有人比穿越者更知道这部电影的威力,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上一世的大麦网和格瓦拉的电子票务的火爆,也是从《阿凡达》的一票难求开始的。
这一世提前开战的电子票务大战不知道要何时停火、何时终结,但试想在2010年1月的贺岁档时,席卷全世界的《阿凡达》在内地的高端影院的票务,竟然全部被问界垄断?
只此一战,就足够叫大麦网失去很大一部分优质客户了。
这也是路宽在12月20号临时股东大会之前,亲自飞到美国去洽谈的原因。
一是也能够这个条件作为诱饵,确保邓温迪所持的11个点的股权的立场;
二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埋线,率先建立优势基础。
至于给《阿凡达》创造有利的播放和营销条件,是否和他电影工业化的目标,以及中国电影出海的宏愿相违背?
完全不搭噶。
这就像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是否应该拒绝特斯拉在魔都的工厂设立是一个概念。
首先《阿凡达》的肆虐是完全不可阻挡的。
其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像他一样深入学习、甚至要派郭帆和陆洋去剧组进修,再进一步提高补天映画的特效能力。
并且在《阿凡达》之后的五一档期,用《球状闪电》去“收复失地”。
但网友和老百姓很难有这样的眼界和认知,再加上一直有敌对势力的煽风点火,楠方的鼓吹躁动,很快网络上就出现了把他打成“带路党”的论调。
《楠方都市报》特刊:
《技术垄断下的文化殖民:评问界嘉禾与〈阿凡达〉的卖国式合作》。
路宽以学习好莱坞特效为幌子,实则为北美资本铺就文化入侵的虹吸管道。
当未来的《阿凡达》独占imax银幕时,中国观众被迫接受的是技术霸权下的审美驯化,这与其鼓吹的“电影工业化”背道而驰,恰似清末买办以洋枪队剿杀义和团。
当卡梅隆团队带着4k摄影机进驻嘉禾时,中国导演连胶片都要仰人鼻息,这与1842年《金陵条约》划定通商口岸有何区别?
从《历史的天空》到imax放映权,路宽完美演绎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戏码。
当他未来带着一种子公司在纳斯达克敲钟时,脚下踩着的正是被好莱坞技术标准碾碎的中国电影尊严,所谓产业布局,不过是新自由主义裹挟下的文化献祭。
特刊下方的网友评论无数,不过因为路老板历来的“打脸”特性,以及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端正立场,楠方的节奏带得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对家雇佣和自发质疑他“引狼入室”的声音有,但自发为他辩解的声音也很大。
即便后者暂时也无法理解他这种做法的目的何在,只是出自对这个人的信任和热爱。
“首先《阿凡达》是中影引进的,其次才有问界和福克斯、卡梅隆的合作模式,搞清楚先后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