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边军第一杂役> 第419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9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2 / 3)

本事,来到洛京总有适合他们的地方。

在正式册封之后,赵安又亲自带着孙福来到了国士院。

看着典雅宽敞的院落,孙福慌忙道:“陛下,这真是让老夫受宠若惊了……”

“不不不!”

赵安打开他所撰写的医书,指着旱苗法和熟苗法道:“单凭此二法,朕再怎么封赏你都不为过。”

孙福诧异道:“莫非陛下也对天花?”

宋妙春嫣然一笑道:“孙神医有所不知,军医营早在去年便在研究陛下所说的天花疗法。”

“陛下不仅提到了这两种人痘接种法,还想到了牛痘接种法。他说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相似,给人接种后,能够避免感染天花,而且此法要较人痘安全!”

“牛痘???”

孙福怔怔地看着赵安,大受震撼,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和他讨论了起来。

许久之后,他毕恭毕敬地行礼道:“陛下才是神医,陛下才是神医啊,此法可不是人痘能够相比的!”

“但真要发生大规模天花,亦是可用,其中首推毒性最小的熟苗法。”

赵安冲着孙福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朕希望老神医能够以这些应对天花的接种之法为切入,研究恶疾、瘟疫等,形成一整套从预防到治后的规范来,然后编撰成书,必能功在当下,利于千秋!”

“……”

孙福险些老泪纵横。

这位陛下是真懂医,眼界也远不是靖国的那些帝王能够相比的。

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哪怕他的半截身子都入黄土了,也能干出一番大事来!

赵安离开国士院后,又在书房召见了杨无咎、沈卓、张铭等人。

萧宁和东方绮也在。

赵安抿了一口茶,笑道:“今日孙神医加入军医院,后续他的一众弟子也会来,朕很高兴,也就趁机让你们来,和朕一起聊聊一些繁琐之事。”

萧宁莞尔一笑道:“估计少不了百姓迁徙之事。”

“是啊!”

赵安长叹一声道:“这开疆辟土太快了,也会产生幸福的烦恼。偏偏百姓迁徙这种事,又是欲速则不达!”

“朕思来想去,迁徙的规模是要继续扩大,但也该进行商屯了。朕暂时想的是采用‘承包制’。愿意垦荒的商贾承包土地,只有使用权,并无所有权,他们自己雇人垦荒,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收成或者折损的金银!”

萧宁若有所思:“商屯,古亦有之。不过大赵眼下需要垦荒的耕地实在太多,需要参与的商贾想必也是惊人。”

“多了便不好管控。”

赵安沉声道:“而且若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土地兼并和商贾竭力榨取百姓的情况,激发矛盾!沈爱卿,你现在商会中摸个底,看看有多少商贾愿意承包土地垦荒,还是先由商会中的商贾来带头为好。”

张铭急忙道:“陛下,臣以为越是偏远的地方,反而越利于商屯。那里的百姓都未必有耕牛,更别说曲辕犁和优质的粮种了。”

“可让商贾雇佣当地人垦荒,既能提高垦荒的效率,也能快速扩大耕种规模,让他们都有碗饭吃。”

赵安点头道:“朕也正有此意。这耕地其实也应规模化,但靠地吃饭的百姓太多了,大赵也没有那样的条件,不便盲目去做,今后还是要军屯、商屯、民屯和民垦相结合。”

萧宁深以为然:“眼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而且咱们迁徙百姓的速度一直都很快。数月之内,又将有数万百姓从淮水一带乘坐水师的大船迁王东北,从关中迁往里海的数万百姓,也在年后出发了。”

“至于从江南和岭南迁往中南半岛的百姓,那更多。只是路途遥远,若不经过水路或者海路的话,耗时很长,自然也就影响到开荒了。”

东方绮柔声道:“目前各地官府都在按照陛下所说,全力保障迁徙的百姓过境,也有兵马护送,臣妾觉得为今之计,让商贾聚集偏远之地的百姓进行商屯,恐怕是最好的法子了。”

赵安当即看向了沈卓道:“太过偏远的地方,商贾未必愿意去。朕还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沈老,你来告诉他们,愿意参与商屯者,谁若是开垦的地多,产的粮多,又能善待雇佣的百姓,朕会予以厚赏或者授予官职,子孙之中有才者,有望得到朕亲自指点和考察,考察过关者,皆有重用!”

萧宁又补了一句:“鉴于万事开头难,起初他们上交的粮食不会太多,而且会根据他们的收成而定。种田需要看天,总不能让他们大老远地跑去屯田,还亏得血本无归!”

“他们这算得上是为国屯田了!”

沈卓深知那些商贾的心思,笑道:“臣一定将陛下和王爷之意传达,想必愿意参与的商贾会有很多。”

“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赵安冲东方绮使了个脸色。

东方绮迅速打开手旁的锦盒,拿出数张制作精美的纸币,面值从一、十、五十和一百不等。

杨无咎拿起一张,一再端详道:“这便是赵元?像是从交子中脱胎换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