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我在俄国当文豪> 215、改变世界的医学理念与包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5、改变世界的医学理念与包场(2 / 3)

名字:“您的名字是?”

“路易斯·巴斯德。”

竟然还真是!我说怎么感觉有点莫名的眼熟,虽说年轻时和中年时候的照片差的确实不小

确认完毕后,米哈伊尔当即便有些小激动地同对方握了握手。

没办法,即便是在群星璀璨的科学界当中,路易斯·巴斯德也绝对是最耀眼的几颗星之一。

他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与此同时,还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简而言之,他的发现活人无数,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数字至少以千万计。

至于这位老哥的科学精神和人品那也是一等一的好,跟这样的人结交本就在米哈伊尔的计划范围之内,没想到倒是在今天碰上了。

而面对米哈伊尔的热情,尽管年轻的巴斯德还是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但由于米哈伊尔的言谈举止颇为随和,也莫名地给人一种安心感,因此在交流了一阵子之后,巴斯德还是忍不住问了米哈伊尔一个困惑他已久的问题: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在您的《海底两万里》的最新内容当中,您写尼莫船长在受伤了需要做手术的时候,要事先把做手术的器具消毒?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出于一种莫名的直觉,年轻的巴斯德总觉得这其中有着一股足以改写科学史的力量,而正是因为时常能在这位先生的里感受到这种东西,其实一直沉迷于研究无法自拔的巴斯德这才会每天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报纸上的。

而听到这样的询问,米哈伊尔也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微笑。

果然还是有人能够发现这一点的。

毫无疑问,这是米哈伊尔搞出来的原创剧情,而这段剧情的核心理念便是一个在后世人尽皆知的医学理念,那就是消毒。

可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呢?

毫不夸张地说,外科手术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与此同时,据统计,1771年到1777年期间,巴黎育婴医院接生了31951名新生儿,其中25467名都在一周岁前丧生了。

爱尔兰都柏林那边的育婴院情况则更加糟糕,10272名新生儿中,活下来的仅有四十五名。

而这样骇人的数据往往是因为一个原因:细菌感染。

当然,虽然米哈伊尔懂得大致的原理,但让他进行实操证明出来并向别人展示还是有些太难为他了,而他有的无非就是会被很多很多人看到的连载,既然看的人是如此之多,那么有些东西终究还是会引起有些人的注意。

而此时此刻,面对巴斯德充满求知**的眼神,米哈伊尔虽然想细细阐述一番,但无奈他的脑中根本没有完整的消息,并且他也确实不太可能用实验验证出来。

所以.

“我在写到受伤这一情节的时候,我总觉得空气中有某种东西存在,而这种东西会附着在医疗器具上,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些医疗器具反而会进一步加剧伤口的恶化,于是我就产生了消毒这一想法”

就是个臭写的,靠幻想吃饭,还要什么地基?直接盖楼就完了!

巴斯德:“?”

就这么简单?

虽然稍稍疑惑了一下,但巴斯德很快便接受了这件事情,毕竟天才嘛!有各种神奇的想法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巴斯德很快便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真是惊人的猜想!想必您也是根据过往的一些科学知识中得到的灵感吧?从您的中我能看出来,您有很好的科学修养。

我已经牢牢记住您的这一猜想了,等我忙完手头上的这些事情后我就准备根据您的这一猜想进行一些实验,不知您是否同意?”

“当然。”

米哈伊尔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而与此同时,米哈伊尔也是笑着继续说道:“另外不瞒您说,我其实有成立一家科学研究所的打算,当然,我是个外行,不过我确实想为那些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先生女士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研究环境”

文学家搞科学研究所?那这家研究所还有可能产生利润吗?

所以就只是纯粹的支持和感兴趣?

“再没有比这更加高尚的行为了。”

巴斯德在惊讶之余,当即也是钦佩地点了点头道:“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在说完《海底两万里》的剧情上面的事情后,巴斯德也是很快就热情地跟米哈伊尔谈论起了他对米哈伊尔的戏剧的看法:“我已经很久没进剧院了,而今天刚进便能看到这样的一部戏剧,这真是我的荣幸。”

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间便聊了很多东西,而聊到最后,感觉相处的确实很融洽的两人便互相留下了自己的地址,接着便在一个路口挥手告别。

而等分别之后不久,年轻的巴斯德总算是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我竟然跟那位即将名满巴黎的天才交朋友了?!而且竟然还互相留了地址!

当年轻的巴斯德有些兴奋的时候,米哈伊尔正走在一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