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还学,不是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这样刻苦学习,怎能学不好呢?再有一条是巧干,高老师自己编的课本,都是社员们经常用到的工具名,用具名,农作物名,全村的姓名,都编成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好记而实用。高老师教得方法也很值得推广,学过的字及时复习,考试,奖励,不断激发学员们的积极性。就说奖品吧,是图书,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全村奖励了三十多本,每人互相借阅,一个人要能读三十多本书,那扫盲的成果不就完全能巩固住了吗?这是多好的一个巩固扫盲成果的巧妙办法啊!”
大家也纷纷说:“五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不但学员刻苦学,还有高老师教得好!”“看来,搞好夜校,老师是关键,要学得好,必须教得好。”
张厅长笑着问高志远:“听郑队长说,你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就直接回来建设家乡来了。我们想知道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高志远听了,鼻子一酸,暗想:我哪有那么高尚的思想啊,回来那也是万不得已。可是,怎样说呢?
正当他犹豫之际,郑队长接过话说道:“是,他回来说咱这穷山沟太需要文化人了,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得有文化,科学种田,科学养猪,科学养鸡,都得有文化。所以,一回来就找我主动要求教夜校,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原来教夜校的老师,每晚上记二分工,从他教以来,一分也没记。……”
张厅长听了,向拍照的那个矮胖子说,“王大记者,这可是好新闻,你应该好好采访采访报道报道,这可是甘愿奉献一心扎根建设农村的好典型。”
胖记者笑着说:“是,是,这样的典型给埋没了太可惜了。”他说着,举起相机,亮光一闪,给高志远拍了个照。
高志远有些傻了:这也来得太突然了!就这样成典型了?
张厅长又说:“这么好的典型,你们怎么不上报呢?”
郑队长一愣,嗫嚅道:“上报来。”
张厅长又道:“上报,怎么没听到他的事迹呢?”
郑队长犹豫了半晌,才说:“可能是因为他家成分是富农,没宣传。”
一句话,像晴天霹雳,震得屋里的人都愣住了。张厅长脸上总挂着的微笑凝住了,像比哭还难看;那胖记者吃惊得嘴张成了O型,眼睛张得大大的,不知所措。
半晌,郑队长忙打圆场说:“别看高老师家庭成分是富农,他是子女,表现非常积极,为扫盲工作无私地奉献,是我们团结的对象。”
张厅长也忙附和着说道:“就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前途还是光明的。”
他的话已由原来的热情赞扬变成的打官腔应付;其他人,也像变脸似的由满脸热情变得冷漠木然;那胖记者像傻了一般,不知如何是好。
高志远不平地想:一个成分,能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能把一个人从天上一下子就能摔到地上,从鲜花荣誉一下子变成臭狗屎!他刚刚升起的美好的愿望像绚丽的烟花瞬间消失了!本来就不应该痴心妄想,现实就是现实,不要再做白日梦了!
会议接下来很尴尬,再也没人提高志远的事,高志远的话题也就戛然而止了。
会议结束了,轿车开走了,高志远的心也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