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林向南风风火火地收拾婚房,其余几人也都开始跟着一块布置。林小梅打算等向南和晓蕾一结婚,她也搬家。反正住在同一栋楼里面,以后相互也有个照应,就不过来打搅表姐一家了。郭四海三人也打算等房子一收拾好,也搬进来住。现在车队的人比之前多了好几个,车子也多了两台,正好给宿舍腾位置。而且三人这几个月来,也陆陆续续参加了几场联谊会,都已经摆脱单身汉的身份。开始以结婚为前提认真地处对象。所以都把布置婚房提上了日程。林小梅是几个人当中,除顾晓蕾之外年纪最小的,原本也是最不着急的。见大家一下子都解决了人生大事,不免着急。可感情这事,缘分不到,着急也没有用。85年的春节,顾苏两家都是在沪城过的。恒恒和沫沫年纪还太小,火车上人来人往,环境又嘈杂。没有人舍得在寒冬腊月带着两个孩子一路折腾回老家。即便是对家乡挂念最深的大队长和顾婶也不愿意的。苏家人主动提出要来沪团圆。大哥大嫂的房子现在也已经收拾好了,趁着这次春节,一家人准备简单收拾下住进去。也算是给新家暖一暖房。苏景山和林玉珍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只是现在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撩下肩上的担子。但是工作内容已经比之前轻松了不少,时间上也更自由。两个人打算这次过来多住点时间,好好陪陪女儿和外孙外孙女。大哥大嫂其实也开始动了来沪工作定居的念头。再过两年,苏南星就要参加高考,若是真的能顺利考到沪城来,说不定一家人也会趁机跟着迁过来。过完年,运输车队那边又把旁边的一块地买了下来,扩建了几间房作为仓库。现在,几人合伙的运输公司不光是跑车,还会顺带着接些临时仓储和中转的活计。运输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不光是在沪城,今年还在羊城又设了一个中转站点。人是顾逍找的,之前经常跑羊城的时候认识的,觉得可靠就把人给挖了过来。他们几个合伙人轮流跑羊城的时候去带一带,很快就让两人把那边的生意摸得差不多了。其实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从羊城周边拉建材去鹏城。几个建材厂顾逍已经非常熟,每次过去都会做关系。只要一个电话过去,就能解决大部分的工作,但是配送,还是要有自己的人和车在当地更放心一些。苏清苒三人的先锋翻译公司现在也已经改头换面。地方从居民住宅小区换到了正经办公室的办公室,规模比之前大了两倍。几年积累下来,公司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翻译业务基本成熟。苏清苒平时都不怎么再操心。她现在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外语培训上。现在沪城外语培训的机构基本上一片空白,但是她觉得这生意大有前途可为。沪城作为开放前沿的城市,外语的前景自然是不用说的。中小学生、出国交流人员、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外语培训的人很多。先锋公司之前已经积攒了两年的口碑,现在在沪城也算是小有名气。教师也是不愁的,现在每年的毕业生,老带新过来的不少。苏清苒给自己列了短中长三个时期的计划。短期,要在今年的暑假增开三个外语补习班。中期,要在三到五年内,把民办办学的资质申请下来。同时还要另外租或买一处单独的房子做教室,不能再像之前打游击战似的,到处借夜校和少年宫的教室。同时,她还想自主编写外语学习教材,录制配套的外语学习磁带。方便学生们平时在家的时候也能跟着教材和磁带学习。长期,也就是十年内,她准备把外语培训学校从沪城延伸到京市和羊城等全国几个大城市,然后再是中小城市。必要时可以引入外教,以先锋的名义在全国举办外语演讲比赛和讲座等等。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外语教育品牌。未来的路还能长,不能操之过急。依照现在外贸和出国的发展来看,外语培训的黄金时代起码还要等到九十年代才能迎来辉煌。她们先锋要做的,就是在大风口来之前,做好全部的准备,打好基础。至于鹏城那边。两人和黄志强合伙的建筑公司发展得也很不错。光是去年一年,两人的分红就有六位数,但是两人都没有要。不但没要,还主动向黄志强提议,现在手头宽裕,需要用钱的话可以再投点进去。现在建筑公司正是发展阶段,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继罗田村的安置房顺利验收以后,黄志强又靠着人脉在鹏城陆续接到了不少的工程。虽然大部分都是很小的工程活计,但是他们稳扎稳打,每次的活都干得极其的漂亮,保质保量,很快也在鹏城那个圈子内小有名气。比国营单位灵活报价低,比小型施工队手续正规,管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