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历史军事>虎贲郎> 第692章 昨日之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2章 昨日之因(1 / 2)

第692章昨日之因

在渭城略作休整,人马饱餐之后,赵基不做停留。

夜半时分,入驻临晋。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中国台湾→?】

临晋城内街道各处都是执火站立的县兵,正执行严格的夜禁。

城内县衙,赵基用餐后盘坐运转凝神养气,可依旧心悸不已。

待体力恢复,赵基取来随行携带的河东丶平阳布防图。

嘴里嚼着咸味儿风干牦牛肉,赵基双手捧着牛皮地图下拉条仔细推敲汾水下游各营的营督或坐营司马的出身丶履历。

现在军中主流的营督丶营司马丶别部司马几乎都是虎贲出身,大致上已经取代了原先收编而来的过渡军吏。

就在他反复确认汾水下游各县驻军的从叛概率时,屋外走廊传来清脆的脚步声。

很快就听到卫觊的声音在门口处传来:“公上,臣送来木炭。”

“伯觎进来就是。”

赵基将牛皮地图下拉条拿到前厅,这时候卫觊双手捧着一簸箕木炭走来,转身单膝蹲在铁炉前添加木炭。

卫觊又将陶壶搭好,取出湿布巾擦手丶起身后对赵基拱手:“公上。”

“明日一早就能过龙门津,我心悸不已。”

赵基将地图下拉条递给卫觊:“伯觎也看看,沿途各军可有从叛者。”

早一日抵达平阳大营,那早一日结束各种不确定丶会随机发生的叛乱。

可越是赶路,赵基中军就越是疲倦。

原本离开平阳大营时赵基携带了三千车骑精锐,此前折返途径陈仓时只有千馀车骑,还是调了荚童麾下的近千步骑,才将赵基的卫队补充到了两千规模。

不是说赵基不信任自己的卫队,而是历经战争折磨的卫队处于疲倦状态,不该拿来这么用。

卫觊躬敬坐在赵基下首,拿起牛皮下拉条铺开,凝视汾水下游各县,立刻说道:“最初时公上兼并河东豪帅马玩丶侯选丶李堪等人。后又以法度析分各家,夺其部曲而归国家所有。”

说是归国家所有,就是归赵基所有。

即便是这样,赵基也不敢轻易信任这些部众,他更信任解救回来的汉边民以及征服丶改隶于自身的匈奴丶诸胡义从。

因此河东诸帅多被编为大司马五部营里的司马,又以降将领五部营校尉,通过相互掺沙子的方式,将不稳定的河东豪帅与降将混在一起,使得军队暂时稳定。

结果就是赵基有意消耗丶吸纳的背景下,五部营校尉所代表的降将丶降兵陆续立功,除了张合丶张绣丶许褚还保持着旧有宗党部曲外,其他人基本上与旧部脱离,通过虎步军进行过渡,成了相对稳定的领军单位。

立功机会有限,河东豪帅们虽然已经从五部营司马渐渐升迁为五部营校尉,但这些人与他们之前的部众虽在军中效力,可积功缓慢,提拔机会也少。

人不怕升官慢,就怕有对比。

可赵基也是没办法,总不能带着河东乡党外出征战,让降将丶降兵守家吧?

当时对外征讨,赵基都是做了全军复没的最坏打算。

保留河东人口的元气,那就是对外作战失利,那他依旧有守卫本土,再次反攻的希望。

然而这种长远丶良苦的用心,却造就了河东豪帅丶豪帅旧部积功丶晋升上的困顿丶迟缓;这自然会加剧彼此的感情疏远。

这些河东吏士不会因目前健康丶温饱的生活而感激赵基,其中大多数人只会忌恨赵基重用降将。

有一种早追随赵基,不如晚追随赵基的荒谬感。

可这些河东吏士不知道赵基对他们存有更长远的规划,现在的压制打磨,就是未来的关键一刀。

身处如今的位置,赵基不会偏向或特别亲爱丶或厌恶某个地域的人。

人不应该用地域来划分,阶层出身才是关键。

然而这种长远的规划是不能向河东人吐露的,更不能向身边人吐露因为河东人未来挥刀的目标群体,正是现在中枢层的大部分人。

不过乘着现在的机会,对河东豪帅丶吏士进行剔除丶修剪,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这样未来使用的时候,也会格外趁手。

当然了未来河东人也不能太过于猖狂,用完了就进行酬赏丶拆分。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河东吏士平稳落地。

赵基思索着心事,见卫觊点出河东豪帅丶吏士的思想问题,就说:“若是河东昔日豪帅不能理解国家的苦衷,执意作乱的话,我也不会念及乡党袍泽之情。”

赵基说罢见卫觊沉思,就说:“我近两年征战各方,无心也无力顾及河东,人心变化又难以捉摸,伯觎是河东大姓出身,最是明白各家豪帅底细。此时此刻,我需要伯觎指出可能从叛者。”

“唯。”

卫觊肃容应下,他凝视地图:“马矢氏与公上仇恨深结,此各方内外皆知。以如今形势来看,马矢氏从叛应在八成以上。”

赵基听闻缓缓点头,这个时候是不能呆板讲究证据,自己与马矢氏的仇恨太深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