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內知名的男演员陈坤出演,最早是出现在王皓的电影《原始码》的片尾彩蛋中,和王劲松所饰演的丁仪在杨冬的葬礼上见了一面。
之后罗辑这个角色就一直是处於隱身状態,直到王皓的电影《三体1》中,他才作为一名宇宙社会学家再次出场,受丁仪推荐加入到针对麦克·伊文斯的行动中。
只是在那次的行动中,罗辑的表现並不怎么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极为普通。
而在这《面壁者》的开场,罗辑也依旧没展现出他身为主角的魅力,除了一张脸足够俊俏以外,他整个人给人的印象就是懒散、没责任心和玩世不恭。
甚至於通过他和女性朋友的对话还隱约能听出来,其在学术研究中也是抱著一种投机取巧、譁眾取宠的態度。
这样的一个人,如何能与泰勒和雷迪亚兹这样的人类精英一样成为面壁者?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罗辑再次强调道,大银幕前的不少观眾也赞同他这一说法,但秘书长萨伊却是淡淡地说道:
“在这场全文明的危机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但都有自己的责任。”
“可是你们事先完全没徵求过我的意见,我对此一无所知!”
萨伊又笑了笑,“那现在您知道了,罗辑博士。”
“那我拒绝,”罗辑断然说道:“我自愿放弃面壁者的身份,放弃被授予的所有权利,也不承担你们强加给我的任何责任!”
罗辑的话,让大银幕前的不少观眾都皱起了眉头,一些人觉得他的这种行为没有担当,实在是太过怯懦了。
那可是面壁者啊,全球唯三的最高战略策划者,人类文明面对三体文明的领导者,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与责任,联合政府选择了他,那是对他的信任。
当然这种想法也仅仅只限於华夏的观眾了。
对於和石原里美处於同一间放映厅里的东瀛观眾,特別是男性观眾来说,罗辑这种逃避的行为,反倒是十分正常。
责任?那是什么玩意?
若是早上个几十年,让上一辈普遍都英武决绝的“昭和男儿”看到罗辑的表现,或许还会骂上几句。
但或许是“昭和男儿”的后劲太大,也或许是东瀛政府后来调整的宽鬆教育模式的影响,把昭和年代的热血斗志都消耗殆尽了,让下一代觉得太拼命似乎不是件好事。
如今的平成男儿早就已经变得佛系起来,有本日本人出版的《低欲望社会》一书中一针见血地说:
“日本年轻人没有了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经陷入了低欲望社会”。
而当二次元宅文化在东瀛年轻人当中流行开来后,仿佛被精神阉割了一般的平成男儿更是有了“平成废宅”这样的戏謔外號。
“如果国家需要我做出牺牲才不会灭亡,那就让国家灭亡吧”。
“平成废宅”的这种思想模式,倒是和如今罗辑的想法有那么几分相似,所以大多数东瀛观眾,反倒是更加能够理解他,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还產生了代入感。
而相比之下,欧美等地的西方观眾,对於罗辑的观感就又不一样了。
或者確切地说,他们对於罗辑这样一个华国角色担任“面壁者”並不怎么感兴趣。
在他们看来,罗辑这个人物还是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中“人物变迁”那一套的故事內核。
即描述一个小人物突然被赋予拯救世界的巨大责任,成为“超级英雄”,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然后產生了心理上的认知障碍和巨大的压力,最后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正视自身使命的故事。
这种故事在《蜘蛛侠》、《钢铁侠》和《蝙蝠侠》的身上都上演过,总不是最后振作起来,著实是没什么稀奇的。
相比之下,西方观眾们对泰勒和雷迪亚兹这两个角色反倒是更加感兴趣。
不过这会儿电影的主视角还是在罗辑的身上。
“可以。”
萨伊的回答很简洁,令罗辑刚刚能思考的大脑又陷入了一片空白。
“那我可以走了吗?”他问。
“当然可以,罗辑博士,您可以做任何事情。”
罗辑转身走出了会议大厅,史强在门口等著他,但正处於气头上的罗辑並没有理他。
然后他就被打了一枪。
枪手埋伏在门口,偽装成了记者,还好对方为了稳妥起见瞄准的是罗辑的胸口,而罗辑身上又恰好穿了秦燕妮给他的防弹衣。
但即便如此,观眾和他依旧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给嚇了一跳。
罗辑只觉得自己的胸口像是被人狠狠地砸了一锤,整个人直接躺倒在了地上,过了好一会儿意识才恢復。
“你需要安全保护吗?”
他无力地点点头,在现场安保人员的护送下前往专门的医务中心。
而观眾们此刻也终於是明白了,原来这所谓的“面壁人”职位,在享受无上权利的同时,確实也是极其危险。
不仅如此,一些头脑更为灵活的观眾对於罗辑的遭遇更是不寒而慄。
因为即便是罗辑自己主动放弃了“面壁者”的身份,即便联合政府也对外宣布了罗辑的这一决定,那些反对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