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946章 顶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6章 顶罪(1 / 3)

大明在户籍制度上基本沿袭元制,将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和灶户。

像潘筠他们这样的士农商都属于民户,而匠户和军户一样是世袭,子孙必须承袭匠业,不得擅自改业。

也就是说,理论上,你爹是木匠,那你就得是木匠,你的子子孙孙也都得是木匠。

身为匠户,一定时期就得服役,这种服役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

轮班匠就是每隔三年或五年,就得自费前往京城,无偿劳动三个月,期满后返籍。

不说无偿劳动三个月的花费,光是来回路费,就能把不少匠人家庭几年的存款一扫而尽。

辛苦攒钱三五载,刚觉得可以添一辆车,或是加建一间房时,就得花钱去京城了。

而坐住匠则是需要长期在京城或是地方官营工场服役,每月服役十天,其馀时间可自由营业,赚自家的钱。

两种服役制度都大大限制了匠人的流动,同时,也限制了匠术的发展。

爹有天赋,不代表儿子也有天赋继承匠业,这就造成很多技术传承中断,加之强制劳役导致收入微薄,许多匠户都失去祖业沦为佃农和流民。

成为流民四处流亡,反倒让技术流于民间。

潘筠可以肯定,只要给民间这些不入册,或是逃册的工匠材料和报酬,他们的手艺不会比官营工场里的差很多。

且,她有造船的图纸和技术给到他们。

这些海边的渔民,几十年来偷偷下海,都是自己偷造船只。

果然,在潘筠掏出一锭金子后,一直摇着手说自己造不出来的人眼都直了,然后几个青壮年围在一起一商量,就拉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过来。

老人看了一眼潘筠放在桌上的金子,这才拿起她给出的图纸认真看了看。

他识字,也看得懂图纸。

大明的识字率还是挺高的,尤其是匠人,一些基本的字还是认得的。

他看了半天,最后在青年们的殷切期盼下道:“我们可以造!”

潘筠嘴角微翘道:“好,需要多长时间?”

老工匠道:“一年。”

潘筠道:“木料,还有两艘有折损的船,两个月内都会运到这里来,我要你半年内造出来。”

老工匠皱眉:“造船是细致活,急不得的。”

潘筠袖子里掏出两块金锭放在桌上,和那锭排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胖乎乎的,好象会摄人心魄。

潘筠道:“我知道,你们可以办到的,图纸,甚至更多的技术文本,我都可以给到你们,你们有不懂的技术,也可以问我,我能给你们找来的,都会给你们找,加之充足的木料。”

青年们盯着桌上的金子,呼吸急促起来,凑上来低声催促:“老叔!”

老工匠瞪了他们一眼,抬头看向潘筠,问道:“民间造的都是小船,象这样出海的大船都是找官营船厂造的,你找我们,就不怕我们卷了钱物跑了?”

潘筠摇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你们把整个村子都搬走,贫道也能找到你们。”

她身后的妙真冷冷地道:“别说大明境内,你们就算逃到倭国,我们也能找到你们。”

被威胁了,老工匠不觉得生气,反倒更精神和兴奋了,他来回扫视潘筠,再次问道:“几位贵人这么利害,为何不去找官营船厂,而来找我们这样的人?”

潘筠道:“因为贫道不喜以势压人,更不喜以权谋私。”

身为国师,插队给王璁造条船,或是维修两条坏船,于她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甚至都不必她亲自出面,她只要再去工部时漏个口风,多的是人帮她出面搞定。

可那就没意思了,那不是她想要的世界。

她更想要的是,权势能被抑制,而匠人可以更流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老工匠若有所思,按着桌上的图纸道:“老汉就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都没种明白,也不知道官营船厂现在能造出多大、多厉害的船来,但我是见过水师衙门的战船的,您给我的图纸,吃水量好象比战船还要大,这图纸,上面的数据,比您给出的这三锭金子还贵重,您为什么”

潘筠截断他的话:“这图纸可以送给你们。”

老工匠微顿,还是坚持问道:“您为什么?”

潘筠:“我希望你们将来能造出更多,更好,更厉害的船来,这图纸在贫道手上就是一堆废纸,但在您的手上,它则能成为一条船。”

老工匠喃喃:“此恩太重,这如何使得”

潘筠道:“老丈要是过意不去,便答应贫道一个条件吧。”

老工匠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盯着潘筠:“贵人且说。”

“将来若是遇见有天赋,品性又信得过的,就将匠艺传给他,让他们传承下去,更创辉煌。”

老工匠苦笑一声:“这手艺是难得,但学了这本事未必是好事,要是不小心被归为匠籍,那真是祸害子孙。”

潘筠:“技多不压身,好歹是一个谋生的手艺。”

老工匠这才不再反驳,点头应了下来:“对方若也想学的话,老汉会教的。”

事情就这么定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