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828章 话分两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8章 话分两面(2 / 3)

时发放,您这边的炼银设备,朝廷这边愿意钱买下来。”

潘筠明白他们的意思,一开始容许民间势力开采,是因为朝廷军刚过来,对此不熟,需要互相帮助。

而且当时海禁未开,海关政策未定,朝廷带出来的人手有限。

当时,民间势力在他们眼里是国中百姓,反正前途未卜,在倭国面前,这都是自己人,所以随便开采。

但现在海禁已开,海关政策已定,上次她在京城,潘洪忙着加班,就是因为在跟倭国的来使在谈海关政策。

不仅鸿胪寺,户部和礼部都有参与。

朝廷显然可以源源不断的朝大森乡输送劳力,甚至可以不动声色的在这边驻军。

这个时候,民间这些势力开出来的矿自然是收回来才是收益最大化。

他们大可以把潘筠挤开,直接让宋大林和王小井带矿工们给他们打工,付一份工钱,拿到的却是潘筠等矿主现在拿到的利益。

王璁顾虑的没错,开矿这事的确做不长久,幸亏他把重心放在海贸上。

不过,他估计也没想到,朝廷会这么快卸磨杀驴吧?

念头闪过,潘筠冲匡平笑了笑道:“匡大人,贫道是个忠君爱国的良民,若这是朝廷的意思,在下自然听从,商量个时间,我将我的人手全都撤出银山。”

匡平眉眼直跳,连忙道:“不如问问他们是否愿意留下开采……”

“他们不会愿意,我也不会把人留下的,”潘筠打断他的话:“为免有偷矿之嫌,我带来的人,我都会带走。”

匡平张了张嘴巴,直觉不好。

潘筠要是把她的人都撤走,他们还能瞒得住益田家吗?

而且,就靠朝廷的这点人手,银山的安全也是问题。

匡平心中直骂娘,他就说太快了,起码得再等几年,等朝廷的势力在这块地方组建起来再提,贾聪非催着他现在来办。

果然,阉人就是目光短浅,难以共谋。

匡平虽然被排挤到这里来,但并不是傻子,感觉到潘筠有些生气了,那她的反击当不止于此,略一思索就探问道:“那其余的矿井……”

潘筠笑吟吟的反问:“那与我何干呢?”

匡平心都凉了,她在这一片最有威望,她要是不开口,朝廷军很难将那些私矿收回来。

匡平垂下眼眸,几乎是乞求道:“潘道长,您当初能将银山进献给陛下,可见大义,如今银山正是要紧的时候,若耽于内斗,岂不白费了您当初的一番苦心?”

他低声道:“我们这都是忠君之举。”

潘筠幽幽地道:“国君,国在君前,匡大人应该知道,王小井是我同乡,他们之前出事,便是因为私矿转公矿,说句心里话,我并不赞成私采,甚至是厌恶私矿。这是窃取国财。”

匡平连连称“是”,大喜道:“我亦如此以为,那……”

“可是,王小井他们会造反,却是朝廷接手矿山之后,对于他们起事一事,我也说句心里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匡平张大了嘴巴。

潘筠冷哼一声道:“匡大人怎知,朝廷军全部接手银山之后,不会重蹈宋大林、邓茂七复辙呢?”

匡平想到正在矿区里吆五喝六的太监贾聪,默默地不吭声。

即便没有太监贾聪,也会有大人方聪,权贵赵聪,甚至宗亲朱聪。

潘筠低声道:“我从前常常不服气,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怎会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的话出来?

可现在我明白了,银山若想顺利开采,缺了我可以,但朝廷军和民间势力,缺一不可。”

潘筠幽幽道:“国在君前,民在国前,不管来倭多少人,只要他们还有家人在大明,开采出来的白银不管是运往哪里,最后的资源都是回归大明,这就是利民利国。

利民利国者必定利君,而利君却未必利国利民。”

匡平当然懂,他心绪起伏,老半天才艰涩的道:“但朝廷的命令……”

潘筠没好气的道:“隔着一片大海,每年都会有台风,三五个月才联系上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嗯,您也可以受,但人手有限,您就是赶不走私矿主,您能怎么办?朝廷再换个人来?”

匡平眼睛一亮,朝廷要是真换人来,他倒求之不得了。

虽然现在担着肥差,但他自己不是贪赃枉法之人,干不来那事,就是干了,人在倭国,家小全在大明,他又窝在深山老林里炼银,没处送,没处,有什么用?

匡平眼珠子一转,更不想潘筠带着人走了,当即起身道:“潘道长,您今天就当我没来过。”

潘筠冲他挥手。

等匡平离开,宋大林从一棵树后转出来,一脸不可置信:“这就完了?”

潘筠瞥了他一眼道:“你还想怎样?”

“不是,他不争取争取吗?”宋大林道:“你没来之前,朝廷军那架势,大有强制收了我们矿井和炼银坊的意思,我们差点打起来。”

“有匡平和那几个锦衣卫在,这架打不起来,”潘筠想了想,哼了一声:“王振不知道打哪儿派了一个蠢货过来。内侍的政治业务能力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