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脉四周,这一眼望去,应该有好几百万的人口吧?”典韦看到这一幕,惊叹不已。
毕竟,同样的一幕,若是放在九州,定然是山脉之上,城池耸立,而城池之
内,方才是百万人口。
却也绝不会像面前这般,几十万户家庭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山脉四周。
刘元的神色倒是相对而言较为平静。
典韦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刘元自己却大约能够猜得到。
这些人之所以聚集在山脉四周,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信仰,是虔诚的信徒。
至于为何没有聚集建城?
则是因为这些人大多是穷人,没有钱,如何能够进得了贵族富户才能居住的城池呢?
相较于古史上九州古代百姓的清贫生活而言,九州的百姓好歹头顶还有那么一个父母官,能够遇到一两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为百姓主持公道,为百姓宣扬正义。
但在西方的古史上,阶级就是一切,教廷就是一切,是一切权利的中心。
他们的嘴上虽然说着爱与救赎,但做的却也都是烧杀抢掠之类的事情。
至于贫民?
那些处在阶级最为底层的人,根本就没有人权可言,只是贵族权利和财富的一部分罢了。
在高喊自由民主之前的时代,是黑暗的时代,是急需要救赎的时代。
而在那个时代实现救赎的,也只是一群眼中只有金币,仅有利益的神使罢了。
刘元虽然没有真正看到这个山脉四周生活的平民。
但他却去过城池,在那个城池内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所见所闻,也足以让刘元做出判断。
神域战场之中平民所处的背景,有些类似于西方古史上的中世纪时期!
不过,这些事情,刘元心里面明白也就行了,他并没有打算说出来,而是以平静的目光看向典韦。
典韦感受到刘元的目光,回首向刘元点了点头,然后自己速度陡然加快,直接向前面冲去。
在典韦快速冲向前方的时候,刘元则是适时将自己的速度慢了下来,缓缓向前而去,落在典韦后面。
毕竟,还需要这位爷去吸引注意力。
自己嘛……
苟着发育就行。
顺带着还能找找机会,看下能不能从侧边出击,混入教廷之中,无声无息地取走圣法十字架最好。
刘元默默从空中落下,然后取出自己的法师袍,完成伪装,手持法杖,一步步地走入村庄之中。
……
与此同时,神州,大明皇宫内。
明皇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偌大的大殿内除却这位明皇之外,也就仅有一人而已。
那人身穿素衣,站在大殿下方,虽然神态恭敬,但神色却颇显淡然,没有忠臣的那种虔诚。
至于各种缘由,自然是因为这位不是大明的臣子,而是来自大唐的暗使,杜如晦!
“明皇,你需要的东南禁海的消息,我皇已经替你送来。我皇让微臣问陛下一声,不知陛下打算何时派遣人出海,下西洋?”杜如晦拱手,言道。
当日,裴旻拦住元天子,从其手中讨要东南禁海的海防分布,自然不会放无矢的箭。
在世人皆以为神州帝皇各自为政的时候,唐皇李世民却是已经通过信使和明皇朱元璋完成了最初的交涉。
朱元
璋将手中的密折消息看完,双目微微闭合,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方才将眉眼睁开,一双眸子静静地看向杜如晦。
“消息可靠?”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可靠。这些日子以来,我等已经派出探子先行一步进行探索印证,其中大半的消息都是真的,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是阎罗殿故意夹杂的假情报,究竟是真是假,还得劳烦陛下派专人一探方知!。”杜如晦拱手,言道。
朱元璋默然,手指轻轻地在龙椅扶手上敲打,站起身子。
当其起身的那一刻,仿佛睡龙醒来一般,一阵低吼声在耳边炸响,声浪潮潮,在耳旁澎湃。
一股巨大的威压落在杜如晦身上,杜如晦低头,脊背稍稍弯曲,但随即又挺直。
朱元璋踱步走下宫殿台阶,看向杜如晦,言道:“你等之前让朕找的人,朕已经找到了。”
“郑和?我家老四府上的一个家臣。人,朕已经看过了,确实有过人之处,不过朕很好奇,为何你们非得指定让他来做这件事情?”
朱元璋走到杜如晦面前,压低声音,盯着杜如晦,一双眸子好似鹰眼一般,直勾勾地盯着杜如晦,眉宇间满是锐利之色。
当这样的目光投射过来的时候,当这样的目光落在杜如晦身上的时候。
被明皇的这般目光盯着,杜如晦有些不自在,身子稍微扭动了一下,活动僵直的脖颈,然后方才开口,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