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真开口讲话,全家高兴坏了。可是,丹真语速很慢,无论问他什么,他都是慢腾腾回答。
转眼丹真到了七岁,该上小学了。
在一年级读了半年,丹真的考试成绩都是倒数第一,二年级又是如此,三年级还是如此。
这三年来,就因为丹真每次考试都是交白卷,成绩倒数第一,加上平时他又讲话很少而且慢,同学们都捉弄他,把丹真叫作蛋疼,就是傻瓜的意思。
丹真自己倒无所谓,别人爱叫什么是什么,他从不生气。但他爸莫文梁知道了,非常生气,去找校长反映,要求学校出面制止。校长被逼的没办法,就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对大家叫蛋疼进行了严厉批评,当场引起哄堂大笑,不仅没能阻止别人叫丹真蛋疼,反而全校都传开了。
莫文梁气的不行,但也毫无办法。
好在莫文梁发现,虽然被别人叫蛋疼,丹真这孩子浑然不觉,一点也不受影响,该吃该玩照样不亦乐乎。
好果说,只是被同学叫叫外号,还能接受,但经常有学生看见丹真模样傻傻的,就打他,时不时打得他鼻青脸肿,浑身是伤,这让莫文梁和小兰痛苦不堪。
莫文梁和小兰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得想想办法。
小兰想起邻村那个老神婆说过,等丹真10岁生日时,再去找她,她能保孩子一生平安。
丹真10岁生日那天,夫妻俩带着丹真来到老婆婆家。
两人讲了丹真在学校总是被人叫外号,当傻子欺负,想请老婆婆帮忙想想办法。
老婆婆听完,哈哈大笑,然后温言说道:“别担心,这孩子性憨心大,受点欺负是好事,正好将他磨一磨。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将来他会有出息。老婆婆干脆叫莫文梁和小兰先回去,说丹真要留下来跟她住上半个月。
夫妻俩当场就懵了。小兰急切地问为什么要这么久,可老婆婆说,如果不愿意,就把孩子带回去,以后有什么事也别来找她了。
听老婆婆这么一说,两人心里没底了。莫文梁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觉得上次孩子不会说话这么大的事,老婆婆都给治好了,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只是……,只是……
实在忍不住心中的疑虑,莫文梁问道:“婆婆,我们也不是不愿意把孩子留您这儿,只是想知道一点缘故,是孩子有什么大病吗?你给我俩说道说道。”
老婆婆看了莫文梁一眼,不紧不慢说道:“我跟这孩子有缘,有些东西要教给他,别看他傻,他可是你们家的贵人,以后能让你们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你们要记住,将来,不管在他身上发生什么奇怪的事,不要好奇,更不要让他解释,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我教会他以后,别人打他就再也伤不了他。我只能说这么多,你们信我,就先回去,半个月后来接他。不信我,现在就把孩子带走。”
不信也得信,夫妻俩只好留下孩子,自行离去。
好在小丹真似乎跟老婆婆很投缘,眼看着爸爸妈妈离去,居然不哭也不闹。
好不容易等到第十五天,莫文梁和小兰早早来到老婆婆家接孩子。
小丹真正在帮老婆婆在院子里扫树叶,扭头看见爸爸妈妈,立刻大叫着飞奔过来,扑进小兰怀中。
孩子从未离开这么久,小兰抱着丹真,激动的泪流满面。拉着丹真左看右看。
孩子看起来单是个头长高了些,其它并没有变化。夫妻俩牵着丹真的手,来到老婆婆面前。老婆婆微微一笑,说道:“孩子资质不凡,以后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不要惊讶。你们不要用别的孩子成长的标准来衡量他。另外,你们要切记,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我跟他有关系。好啦,你们带他回家吧。”
“婆婆,他读书好像不太行,每次考试都倒数第一,咋办?”小兰忧心忡忡地问道。
“哎,刚说的话你要记住,不要拿他跟别的孩子比,他成绩不好,是还没开窍,急不得,慢慢来,他记性好,能过目不忘,先让他把要学的东西都背下来,等开窍了成绩自然就会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后每个月月初,把他送我这里待两天,我要教他一些东西。”老婆婆看了一眼小兰,不紧不慢说道。
小兰早已把老婆婆当神看待,连忙答应。莫文梁扯了扯小兰的衣袖,俩人带着丹真告辞老婆婆回家。
回到家后,小兰觉得好奇,就问丹真,这些天跟着老婆婆都干些什么事。
丹真说,就是跟着老婆婆干活。有空的时候,就教他念一些歌谣,念两遍他就会背了,然后奶奶就挺开心,拿糖果给他吃。晚上,他会跟着奶奶学打坐,听自己鼻孔里气进气出,奶奶有时会把手按在自己的头顶上,再后来,自己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小兰让他把跟奶奶教他念的歌谣背出来,他背了几段,小兰一句也听不懂。
小兰在丹真的脖子上发现挂着一个小玉坠,白里透绿,温润剔透,是一只小猫的形状我,有一面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