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女生耽美>入编的那些事儿> 第167章 法官员额制改革背景下法官遴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法官员额制改革背景下法官遴选制度的困境与出路(4 / 5)

总体上升25812%,在编人员上升5806%,从基层法院遴选法官32人,而以c中级法院的辖区,某y区基层法院为例,10年来,其受案总量整体上升31025%,在编人员仅上升4865%,其间,陆续输送遴选法官和工作人员27人。

(五)遴选法官与其他法官的“群体割裂”一定程度存在

从人职门槛看,一般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中基层法院招录时要求报考者为硕士研究生以上文凭,〔7〕岗位竞争的较高;而吸引力较小的区县基层法院则一般要求本科文凭,岗位竞争的相对低一些。两者在入职上的门槛差异,往往容易“滋生”上级法院入职法官的优越感。当审判年限较短的基层法官通过遴选进入上级法院,亦可能招致其他法官产生“曲线报考”的猜疑。另一方面,遴选法官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为遴选法院稀缺或者急需,也就是说,遴选法官到位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承担较多的工作量,即“能者多劳”。故也可能发生总体工作量并未显著增多的情形下,遴选法官的工作量高于平均值,这个角度看,遴选法官与原有群体之间某种程度上的不和谐甚至割裂就不难理解了。

进一步看,遴选法官到位数年后,其与原有法官群体的割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在法官晋升时,遴选法官在基层法院任助理审判员的年限,由于法院级别差异,可能无法计入总体任职年限,进而影响他们参与相关晋升。而这样的割裂又导致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来自同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由于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际遇,从而结成比较紧密的联系,因为“法官之间通过交往,总会建立一定的联系方式,形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8〕比如在c中级法院内部就自发形成了若干个y区法院、r区法院、q区法院小组,他们一般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私人聚会联络感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中级法院原有的法官群体,往往会根据进入法院年限长短不同,自发形成“同年”小组。

三、回归路径:以制度初衷为指引

法官遴选制度形式上实现了人才自下而上的流动,实质上,其意在深远:一方面,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有所表现,方能获得提升,故极大的促进了遴选法官来源法院,尤其中基层法院的发展;另一方面,为遴选法院优化法官结构,提升法官素质,改进审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此,完善法官遴选制度,应以上述价值追求为导向。

(一)对法官遴选模式、条件设置及程序的重新定位

1.以考查遴选为主的模式较为科学。首先,法官遴选一般不面向社会公众,而是面向符合条件的法官,而我国已经执行了若干年公务员“逢进必考”原则,也即是遴选对象其实早已经过国家严格考核,并且胜出,故再次采取此种形式的意义和价值不大;同时,法官职业需要社会和实践的磨砺,〔9〕其能力和水平并非能够通过一次或者两次考试能力得以展现。而且采用考试的方式往往可能掩盖参选者的真实水平,导致考试胜出者与遴选法院的实际需求错位。当然,仍然不能完全排斥考试的意义和价值,但不宜将其作为竞争性要件。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关于法律基础方面的考试,遴选报考人通过考试即可,分数不计入下一轮筛选的成绩。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完善条件设置及程序设计。司法立法显然不同于先前适用形式逻辑的简单案件,它要求法官具有相当的水准,而如果没有长期的司法实践,法官根本不可能具备“司法立法”和处理复杂疑难案件的能力。〔10〕故在条件设置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法官的审判经验和审判实绩,目前,要求法官从事审判工作5年以上方可参加上级法院遴选,较为适当。在程序设计上,各法院应建立法官业绩档案系统,每隔5年将法官的工作量以及办案情况进行综合梳理,形成系统数据和档案。当上级法院出现法官员额空缺时,向法官遴选委员会提出遴选申请,由遴选委员会发布公告,对符合遴选条件的下级法院法官采取以“考察为主,考试为辅”的模式进行选拔任命。

(二)推进初任法官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任职制度与法官遴选制度的衔接

初任法官由高级法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任职,笔者以为该制度是推进法官遴选制度朝更好方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1.初任法官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任职制度为基层法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亦为遴选法官提供了人才基础。从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角度看,高中级法院对报考者的分流是显著的,基层法院尤其是落后地区基层法院能够吸引到的报考者有限,但他们又是面临人才流失问题最严峻的法院,一旦优秀人才出走,就随时可能面临法官断档、无以为继的风险。反之,如果加快推进初任法官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任职,则基层法院人才紧缺的忧虑可解,同时,中高级法院遴选法官的人才基础也同时得到保证。

2.初任法官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任职制度有助于为员额制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在法官员额制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