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年间。
朱见深此时的表情极其不耐。
满清拿万贞儿说事,怎么后人也拿万贞儿说事。
万贞儿比他大十七岁,又怎么了!
怎么总喜欢拿他的感情说事!
没别的可说了吗!
怎么不说他爹朱祁镇到底给他留了一个怎么的烂摊子,他又是如何努力把明朝做大做强的!
......
【他上位时的情况,比破产亡国的崇祯皇帝还要惨。】
【庞大的家族企业被亲爹败的只剩空壳,账面上的流水不到&bp;100万。】
【北方员工天天闹离职,蒙古女真两大外敌轮番骚扰。】
【公司高层斗的你死我活,股价跌得惨不忍睹,公司就在破产边缘了。】
......
永乐年间。
朱家祖孙三代脸色一黑。
没想到被朱祁镇霍霍过的大明朝,国库竟然不到一百万两!
这也太少了!
国库竟然空虚至此啊!
永乐一朝,一年皇宫内大概花费二十万两白银。
再加上庞大的宗室开销,还有宫殿和皇陵的建造费用,一年花费不止百万两。
而永乐一朝国库收入约一千五百万至三千万两,还要负担北伐的军费。
有时也会捉襟见肘。
朱棣叹了口气。
朱见深,可真是天崩开局。
......
【结果手握地狱剧本开局的朱见深,硬生生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将大明朝重新拉回巅峰。】
【这位仅次于朱元璋和朱棣的传奇皇帝,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
洪武时期的朱元璋和永乐时期的朱棣,对此均是好奇。
朱见深究竟做了何事,挽救了岌岌可危已有颓势的大明朝呢?
......
【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父亲朱祁镇比起来,朱见深的童年可谓是相当的惨。】
【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绑去做留学生后,叔叔朱祁钰成了代理董事长。】
【孙太后强行把年仅两岁的朱见深立为继承人,并指定宫女万贞儿贴身照料。】
【后来朱祁镇被瓦刺送回北京,地位尴尬。】
【刚满三岁的朱见深,和父母一起被幽禁在了南宫,成了阶下囚。】
【南宫所有门窗都被灌了铅,只留了一个小窗送饭。】
【炭火被太监克扣,寒冬被子都不够盖,靠着母亲做针线活才能勉强吃饱饭。】
【朱祁钰还派太监时刻监视这一家人,一日三餐都要宫女万贞儿试过毒才敢吃。】
【三年后朱祁钰的亲儿子一出生,就迫不及待联合朝中大臣,将朱见深废为夷王,踢出总部扔到别院。】
【朱见深接连经历软禁、被废、因多次惊吓患上终身口吃。】
【只有大他17岁的万贞儿,始终不离不弃。】
【但权利的斗争,从未停止。】
......
永乐年间。
朱棣有些沉默。
站在朱祁钰的角度来说,朱祁镇回京,该如何处理确实是个问题。
若是直接杀了朱祁镇,此举必将沦为诟病。
最好的办法,也确实是幽禁南宫。
只是哭了朱见深,年仅五岁的孩子,被命运裹挟,成为朝堂内斗的牺牲品。
......
【七年后,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再次成为大明集团董事长。】
【十岁的朱见深终于苦尽甘来,重新加入老板预备役,学习儒家经典和治国之道。】
【但童年阴影始终无法磨灭,他变得敏感多疑。】
【连生母周皇后都要防备,唯有万贞儿能让他感受到一丝温暖。】
【主仆之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质变。】
【他几次提出要娶万贞儿为妻,都被父亲拒绝。】
【1464年,朱祁镇离世。】
【年仅17岁的朱见深,一上位就提出要娶万贞儿,再次被拒绝。】
【当时公司大权在母亲周氏和大秘书牛玉手上,他只能妥协,先处理老爹朱祁镇留下的那堆烂账。】
......
洪武年间年间。
朱元璋忍不住叹了口气。
朱见深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啊!
只是朱见深提出要娶万贞儿,那必定会被拒绝。
一介宫女,出身低微,且年龄相差太大。
纵使与朱见深有着再多陪伴之谊,但与其太子身份也极不匹配。
民间的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更何况是皇家呢?
万贞儿的出身和年龄,显然不符合太子妃的标准。
朱见深再次被立太子,其婚事便是政治筹码,是平衡朝堂势力的工具。
且明朝后宫中,还有着明确规定,妃嫔甚至皇后都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
这是为了防止母子关系过于亲近,可能会导致皇太后干政。
皇帝就必定不会让皇子和身份低微的宫女有过多的羁绊。
所以,在婚事上,朱见深根本不可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