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阵地,库罗帕特金命令俄军左翼放弃阵地,撤退到浑河以北,以便于能够压缩战线,抽调出一部分军队来加强右翼。但无奈岛国军队的人数优势太大,这样的抽调也不足以弥补右翼的平衡。随着满洲军总部再次调集一支部队前往俄军左翼,左翼之前保持的平衡也被打破,俄军的左翼和右翼都陷入了劣势之中。11月中旬,岛国军队突破了俄军第一集团军的防线,并且从左翼开始迂回奉天。这下库罗帕特金元帅是真的坐不住了。一旦岛国军队成功迂回,那么远东的这十多万俄国军队将被岛国军队包围。一旦损失了这十多万军队,远东地区可就像脱了衣服的小姐,任人宰割了。慌忙之中,库罗帕特金元帅下令全军向铁岭方向紧急撤退。因为是临时下令的原因,整个俄国军队撤退的情况也相当混乱。骑兵因为并未参加遭遇战的原因,在撤退中也是最优先的。但骑兵的辎重严重堵塞了撤退的道路,再加上许多士兵走乱,各个部队之间失去了指挥。岛国军队则趁乱而入,先是对撤退的俄国军队来了一番炮火袭击,随后发起了最终的冲击。这导致俄国军队将近四分之一陷入了岛国军队的包围圈,但主力也算成功的撤退。岛国军队经历了连番苦战之后,也暂时没有余力追击,因此,将主要目的放在了消灭被包围的俄国军队上。如果说旅顺沦陷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一次打击的话,那么这次大会战的惨败就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二次打击。战败的消息传回俄国,远东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元帅立即被撤职,并且任命李聂为其为远东陆军总司令。俄国人并不满足于战争的失利,开启了在国内的第三轮征兵,并且调集位于欧洲海域的部分军舰,组成了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妄图重新恢复远东地区的海上优势。战争发展到现在,已经出乎俄国和岛国的意料。虽然目前远东局势岛国占优,但两个国家都为这次战争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截至目前为止,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了百万,甚至动员的总军队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从年初的2月开始,战争已经持续到了年底的11月。目前,无论是俄国还是岛国,对于这场战争的花费都已经超过五千万英镑。虽然岛国目前已经达成了战略目的,但他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至少有十万岛国士兵在这场战争中战死,三十万士兵受到过程度不一的轻重伤。俄国军队的伤亡也十分惨重。虽然凭借着前期防守战的原因,伤亡并没有岛国那么大,但后期的几场遭遇战,还是让俄国军队逐渐死伤惨重。至少有八万俄国士兵死于这场战争,轻重伤的士兵则高达二十多万。12月中旬,伴随着太平洋第二分舰队抵达之后,俄国重新获得了海面上的优势。源源不断的俄国士兵也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赶来,勉强维持住了陆地上的局势。但这种均衡也是两个国家所不能接受的。目前战争每持续一天,就要各花费俄国和岛国至少十万英镑。特别是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那消耗甚至还要翻好几倍。哪个国家承受得住这样的庞大消耗呢?哪怕是强盛一时的大英帝国,在两次战争中也被这样的消耗战所拖垮,更不要说是经济和工业本来就很落后的沙俄帝国和岛国了。十二月底,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两个国家都忍受不住这样的巨大消耗,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这次攻势俄国和岛国都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积攒的武器和弹药也都足够消耗很久。当然,为了攒够这些弹药,他们为此也消费了数百万英镑的资金和大量资源。但战争的结果却让两国大失所望,虽然死伤都十分惨重,但局势仍然处于微妙的平衡。俄国军队的数量虽然处于劣势,但新支援来的军队都是欧洲部分的精锐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岛国军队。再加上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这也是能够和岛国军队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后,沙俄帝国终于率先坚持不下去。不过这个时候的岛国政府也不好说。这次战争已经让他们花费了六亿多日元的资金,并且士兵的死伤高达六十万人。如果不是沙俄帝国率先放弃的话,恐怕岛国也坚持不了多久。随着沙俄帝国的放弃,原本在幕后的各大列强也都站到了台前,开始尝试着调停这场战争。不过,各大列强也都基本保持着之前的态度,英国和美国支持岛国,德国和法国支持沙俄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和德国是盟友关系,但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拥有着领土纷争和仇恨,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和历史上的并不一样,沙俄帝国虽然目前在陆地上处于劣势,但海上却具有着优势,并且和岛国军队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这也导致虽然沙俄帝国接受战败,但却十分拥有底气。只要最终和谈的结果不如沙俄帝国所意,那么继续战争也就是无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