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间二十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东樵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原有的鼓楼、钟楼、大殿在文革期间都被砸毁,只留下残墙断壁。直到1987年才由港岛同胞关耀昌先生募集巨资重新修建。新修建的华首寺有1万多平方米,游览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主要佛教建筑有:望海观音、天王殿、万佛塔、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等。华首寺不仅佛教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和摩崖石刻也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是“领南第一山”和“闻钟发省”。而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是“飞云溅雪”瀑布和千年银炼古树。
东樵山--酥醪观
酥醪洞在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被称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而是洞中的佳境,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左台右亭十壮观。它为葛洪北庵旧址。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唐宋年间道人在北庵旧址建观,并取观名为酥醪观。由于年久失修,观宇渐颓。于民国时期,由酥醪观住持四十余年的张寓泉与道中同人“募集巨金,重修殿宇”。于庚午年(1930年)五月落成。道观总面积2700多平方米,正殿墙有《重修酥醪观碑铭》、《重修酥醪观碑记》、《酥醪林园种梅书》、《奉宪严禁碑》等碑文。殿内供奉雷祖、吕祖和葛祖。正殿向天井伸出8米长宽4.75米的亭参,是主持训示徒众打醮传经之地,天井内有百年古茶树。观内存有清代“聚宝炉”花盆和蒋、济堂、廷楷曾睡过的古道床。
东樵山-黄龙洞
黄龙洞位于东樵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东樵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间,冲虚观道士张妙升到黄龙洞开创了崂山派的独立道场并取名为黄龙观。文革时期黄龙观完全被冲毁,留下残墙断瓦。至1992年,当地高层切实地落实了各项宗教问题。在当地高层的应邀下港岛道教青松观长侯先生耗资巨额重建黄龙观。经过多方努力,黄龙观终于在1997年10月得以竣工。重建的黄龙观总面积为15000多平方米。重建的黄龙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成为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
东樵山风景区-冲虚古观
冲虚古观该寺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苏省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东樵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葛洪分别在东樵山东西北三面增建3庵,往来讲学,著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著作。朱明洞南南庵称都虚,又名玄虚。葛洪逝世后的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改建称祠,诏赐祭祀。714年(唐开元二年)明皇遣道士到东樵山求雨。742年(天宝元年)筑坛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间还下诏循州(今鹅城)长官来此祭祀并改祠为观称都虚观。设置10家人看守并安排道士2人专职祭祀。809年(唐元和四年)韩愈的得意门生李翱任循州知府时亦曾到冲虚观祭山。北宋冲虚观道士南宗七祖之一的白玉蟾称“此时大显,遂兴观像”。1087年(宋元二年)诏赐额,都虚观改名冲虚观,这个观名一直沿用至今。至于今日冲虚观大门清代督粤使者瑞麟所书的匾额,则多一“古”字,成为冲虚古观而我们看到的冲虚古观于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有护法殿、三清宝殿、吕祖殿、赤松黄仙祠;还有丹房、斋堂、库房共计一百多间,整座道观的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据说港岛、泸市、古安西湖、大马国、星岛国等地的黄大仙都是从这里分支出去。冲虚古观不仅道教历史悠久,而且在革命斗争史上也具有光辉的一页。1945年,东江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内。冲虚古观作为东江司令部旧址,已于1979年被广府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列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如今的冲虚古观已作为游客来此求财、求福、参观游览于一体的主题景点。早在民国初期,孙逸仙、庆龄、蒋、济棠等要员就亲临过冲虚古观。50至60年代,周和陈等七位元帅也亲临过东樵山。其中周对冲虚古观的建设作了具体的指示,还调拨了二十两金泊对三清殿内的神像进行刷新,使之大放光彩。
葛仙祠
该祠供奉着葛洪和鲍姑。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苏省)人。葛洪13岁丧父,生活贫寒,自幼好学,徒步到各处借阅书笈。以上山砍柴购买纸笔。夜间常以柴火照明,读书抄录。有时为了借书或求教,不惜跋山涉水数千里,不达目的不罢休。由于博览经史百家,近万卷,以儒学知名。十几岁便开始著作《抱朴子外篇》。据说,他为人淡泊寡利,不好荣利。不喜星书、算术、九宫、三棋、太一、飞符之类。晚学风角、望气、三元、遁甲、六壬、太一之法,好神仙导养之法。以郑隐为师,得到他的炼丹诸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