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将在初二中午回京,满朝文武一大早全部出城相迎。
叶葆珍几个虽然官职低微,也在迎驾队伍之列,四更天起床,五更天用餐,天还未亮,就有礼部官员来知会她们去东城门口集合。
她们几个牵了马走到修书处大门口的时候,见到了安清齐苗谢公子三人。三个男儿身穿崭新的官服,正要上马车。
叶葆珍瞧了一眼安公子,天色尚黑,她瞧不大清楚,可也觉安公子今个儿与平日不同,她想跟他打招呼,又觉得人多眼杂,怕有不便之处,当下只冲安公子点了点头,倒是岳昉笑嘻嘻地道:“清哥哥,苗哥哥,你们坐车去还能补个觉,我们就没这福分啦。”
安清微微一笑,矜持地没有开口,齐苗笑呵呵地接话:“楚大人说我们可以晚些到,我们待会儿绕路去趟一品酥,要不要给你们带点心?”
岳昉听了立刻就欢呼起来:“好呀,好呀,两位哥哥给我们多带些,我最爱吃桂花糕,阿琛喜欢山楂糕,哎,小叶子,你爱吃什么?”
叶葆珍只觉困意上涌,哪里有心思管吃什么点心?当下随口答道:“我早膳吃得饱饱的,一点都不饿,不用给我带点心了。”
齐苗听了,便笑着道:“知道啦,我们看着买,你们先走吧,我们很快就过去。”
叶葆珍几个听了,便打马向前。骑了足有一刻钟,天空方才露出鱼肚白,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呵欠,“这也太早了,不是说圣上中午才到吗?怎么天不亮就让咱们出发?”
“都这样,咱们还好,听说以前白虎国的皇帝回京,文武百官都是要在十里长亭跪迎的。”顾琛悄声接话,她昨个儿和那个原来就职白虎的中年女子闲聊了两句,那女子给她讲了不少白虎国送驾迎驾的规矩。
“她们也就跪一会儿吧?咱们可是要等好几个时辰呢,也不知道待会儿有椅子坐没有。”叶葆珍又打了个呵欠,昨个儿她和岳昉顾琛前去熟悉地形,没有留意接驾的地方有没有椅子,此刻想着她们差不多要等上三个时辰,没有椅子可有的难受。
“你想多了,全部站着,迎接圣驾呢,坐着算怎么回事?能表达对圣上的虔诚和恭敬吗?”骑马走在最前面的修书处副督办王韶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略有些不满地教导她。
叶葆珍鼓了鼓脸颊,没敢反驳。倒是楚晗接话道:“再辛苦,也就是这么半天,还请大伙拿出点精神头,别让人家笑我们修书处松松垮垮。”
“我等明白,楚大人尽管放心。”队伍最后面有人高声接话,叶葆珍蹙了眉,这声音怎么听怎么像郑凌岫,这厮自打二十五日就一直待在家里,她和岳昉顾琛还私下里议论过,这郑凌岫是不是自此离开修书处了,看这情形,这尊大神是又回到修书处来了,这可够让人烦的。
到达城门下方的时候,城门两边已经人头攒动了。叶葆珍瞧着乌泱泱的人群,很是悲哀地发现,她和顾琛几个算是人群中级别最低的。
“级别低也有级别低的好处,待会儿咱们肯定是在队伍最后面,吃东西饮水都没人管。”岳昉翻身下马,把马缰绳交给小路,让小路去昨个找好的车马铺中,把马暂时寄存一下,并且吩咐道:“速去速回,待会儿把叶小姐和顾小姐的马儿也给存了。”小路答应着去了。”
叶葆珍跳下马来,指指人群,问岳昉道:“怎么这么多人,昨个儿没见有这么多人啊?”
岳昉小声道:“昨个儿来的都是有职事的,凰朝还有不少官是平日里不当差,只在年节庆典和朔日大朝的时候参谒圣驾,譬如安公子的母亲和姨母,还有天下太平后交了兵权闭门闲居的大帅将军们。这些人你算算,加起来有多少?”
叶葆珍耸耸肩,她从小算数的能力就不足,仓促之间,哪里算得出来?
此时城楼上有个女子扯着嗓子大喊道:“全部出城去,到城外五十丈亭按昨个儿布置的方案站好,等待圣上驾临。”
这女子说得甚是清楚,叶葆珍几个就在楚晗的带领下向城门外走去,与一群紫袍绯袍的官员一起穿过大门,又往前走了好一阵,方才到达五十丈亭。
亭子两边的道路旁列了各个衙署的木牌,此时旭日渐升,木牌在和柔的晨光看得十分清楚。右边一带是“亲王”“宗室”“将军”“吏部”“户部”“礼部” “御史台” “大理寺”鸿胪寺”“宗正寺”“内侍省”“将作监”“钦天监”“国子监”“京兆府”。左边一带是“国公”“贵戚”“侯爵”“兵部”“刑部”“工部”“谏议院”“司农寺”“卫尉寺”“太仆寺”“光禄寺”“秘书监”“殿中监” “翰林院”“修书处”。
叶葆珍几个在路左边最边上找到了修书处的木牌,以王韶为首,按品级次序站了下来。楚晗是秘书监,自去站在秘书监的木牌后面。叶葆珍和顾琛、岳昉两个站在修书处人员的中间,在整个迎驾的队伍中算是最角落的位置。
天色甚早,规规矩矩地站了半个时辰,旭日才爬过树梢,叶葆珍甚是无聊,她往前后左右看看,见周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