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第143章 搞钱小能手(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搞钱小能手(4)(1 / 2)

这样的营销收割套路,奸商来了,都得下跪认她当祖师爷。

等等……

读书人的事不算偷,女帝开店赚钱能叫黑吗?

那是聪明绝顶、通晓人性,足智多谋……(此处省略一万字)

士农工商,女帝纡尊降贵和扬州的权贵富人做生意,那是他们祖宗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两个朱元璋却气炸了。

“这群该死的家伙,为了买几块玻璃,居然花了这么多钱,几十万、几十万的砸,真不把钱当钱了。”

朱元璋又一次想起幼年时,父母亲人没钱买粮食活活饿死的事。

几十万两啊,要是能用来买粮食,不知道能救活多少人?

彩蛋视频继续滚动。

扬州的爱龙仕大获成功之后。

朱绫又在大明经济最发达的几个重要城市陆续开店,一共开了九家。

对于这种坑人的营销收割,不少人怨声载道,但富人们一边吐槽,又一边乐此不疲的加入其中。

爱龙仕的商品,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真正牛逼的人才能消费得起。

现在要问有钱人的标准是什么?

不再是家里有多少亩田,多少铺子,多少产业,而要看家里的窗户是不是玻璃的?

能安得起玻璃窗的,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没本事安的,又各种吹嘘名下有多少产业的,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伪权贵、伪富豪。

发现爱龙仕有区分阶层的功能之后,顶层权贵和富商对它的追捧和热衷更高了。

出门在外,要是身上没有一件爱龙仕的配饰,都不好意思见人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爱龙仕诸多商品中,被公认最值得配货的商品,恰恰是天幕外百姓认为最坑人一斤一百两的大米。

最开始,权贵富商们购买大米只为了配货。

结果带回家一吃,竟发现这米的味道和口感,竟远远超过了他们此前吃过的所有大米。

黑土地种出来的大米,品质杠杠的。

坑是真的坑,好吃也是真的好吃。

爱龙仕卖的这款大米,就是后世大名鼎鼎,市场假货泛滥、很难购买到真品的五常大米。

凡是吃过一次真五常的,这辈子都忘不了。

经过一轮一轮的谣传和添油加醋,爱龙仕的五常大米被奉为仙品,与燕窝、冬虫夏草等被过度包装营销的产品一样,多了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效。

此后,嘴刁的权贵富商非此米不吃。

朱绫见状,赶紧让人将五常大米拉出配货名单,以后再买这款大米,一律不算配货。

饶是如此,爱龙仕的大米也供不应求。

辽东王府。

爱龙仕的年销售额统计出来后,一众追随朱绫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两千多万,我的天,竟然这么多?”

杨胜男都惊呆了。

她要是没记错的话,大明中央财政的年收入,也就两千多万。

这还是赶上好年景,要是遇到灾难,撑死就一千来万。

一家店的年营收,可抵一个王朝。

‘富可敌国’这四个字,竟成了具象化。

众人再一次深刻意识到,这群士绅、地主、富商、贵族背后的金钱有多深不可测。

大量的财富都被他们吞了。

朱家皇族看似拥有了天下,实际得到的金钱,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大唐的世家,大明的士绅,历史的轮回,竟然如此巧妙。

纵然黄巢对世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既得利益集团,也会用另外一种形式趴在老百姓身上吸血。

朱绫看到这个数据,没有半分喜色,有的只是深深的痛恨:“看到了吧?这就是士绅、地主最真实的一面,那些所谓的读书人,看着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却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华夏这片土地王朝更迭得如此频繁,底层百姓的生活却上千年来一成不变,一直被盘剥、一直被压榨,道理就在这里。”

卢芳忙问:“那要怎么改变?”

朱绫沉沉道:“这是封建社会的根本性弊端,不是换一个王朝、换一个皇帝就能改变的,若要彻底扭转,唯一的办法就是颠覆整个社会的结构,将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凤辰奕眼中精光一闪,笑道:“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爱龙仕既为权贵和富商而创立,倒是可以在账本上做做文章。”

“账本?”

朱绫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乌黑的眸子闪着幽幽的柔光:“是啊,根据爱龙仕的营业情况,本王就能摸清这些人的财富情况,来日登基为帝,下旨抄家,以及推行土地改革时,他们一个也跑不了。”

皇帝下旨抄家,最怕罪臣匿藏财富。

朱绫深知士绅、地主之狡猾,即便重拳出击,也不一定能他们全部打掉。

现在有了爱龙仕的账本就不一样了。

人性的劣根在于爱攀比。

穷人如此,富人亦如此。

一家爱龙仕,勾得士绅、地主、富商疯狂配货的同时,也将他们的财富情况一一暴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