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三书院>其他类型>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第140章 搞钱小能手(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搞钱小能手(1)(1 / 2)

新大明。

“彩蛋?啥破玩意又来,该不会是又来揭咱老底的吧?”

朱元璋属于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受害者心态,老脸迅速扭曲起来,臭得不要不要的。

刚被朱元璋揍得鼻青脸肿的朱棣,则一脸幸灾乐祸的笑容。

再来一个彩蛋,爆出与之相关的惊天猛料,这张老脸真就没法见人了。

哈哈哈……

众人心思各异,都在好奇这彩蛋是什么。

只见天幕迎风暴涨,化为巨大的光幕,开始播放视频。

相较于上一个彩蛋视频,这次的多了一个标题——女帝的搞钱小妙招!

众人一看,愈发期待。

自从看到辽东地区的繁华,大伙儿都在好奇,辽东这么大点的,朱绫是怎么把经济发展到这个地步的?那每年上亿两白银的财政收入,又是怎么做到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自古钱这个东西,就没有人不喜欢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代王朝的崩溃,往往是从经济开始的。

天幕盘点朱绫推行男女平权,也频繁出现女性通过工作奋斗,拥有个人经济来源的画面。

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这一点,对于真正男女平等至关重要。

视频滚动,画面出现在一家作坊内。

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工作着。

倒模的倒模,烧炭的烧炭,拉风箱的拉风箱,分工明确。

巨大的特制锅内,翻滚着如岩浆般的通红液体,热浪灼人,工人们个个汗流浃背。

唯独朱绫,静静在一旁看着,北冥真气护体,寒暑不侵,丝毫不受影响。

不多时,坊主激动喊道:“王爷,火候到了。”

朱绫道:“那就倒进模具里吧,这是玻璃,无须锻打。”

一听到‘玻璃’二字,两个世界的人面色一变。

显然是没料到这座作坊内,竟能做出玻璃这样的华贵之物。

《大如传》中,燕窝是华贵之物,固然是个笑话。

可在古代,玻璃是华贵之物,却是再真实不过。

封建社会的玻璃制品非常珍贵,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除了皇家,也只有非常显赫的贵族,才能够拥有,乃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86版西游记中,沙僧因在王母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受罪。

但在原著小说中,被沙僧打碎是玻璃盏。

古代琉璃用于建筑,如屋顶上的琉璃瓦,虽烧制不易,却并不是很珍贵,只要有钱,就可以大面积使用。

玻璃则不同,数量稀少,价过百金。

琉璃和玻璃,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如果沙僧打碎是琉璃盏,玉帝犯不着这么生气。

而在红楼梦中,贾母八大丫鬟中,就有一个叫‘玻璃’的。

很多看书的现代人搞不懂,玻璃这么廉价,怎么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儿?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打秋风,与王熙凤见面时,正好贾蓉来找王熙凤借宝贝来接待贵客。

贾蓉要借的宝贝是一架玻璃炕屏。

王熙凤是王家的女儿,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家负责内外朝贡,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可听到贾蓉要来借玻璃炕屏,王熙凤还是皱起了眉头,最后架不住贾蓉软磨硬泡还是借了,却一再叮嘱他,一定要拿好了,不能磕着碰着,否则仔细你的皮。

足可见,玻璃制品有多么珍贵和稀罕。

这个时代,玻璃制作工艺不成熟,合格率极低,加之玻璃本身易碎,运输特别麻烦,价格自然高得离谱。

这时,天幕画面中传来一声惊叫:“主子,成了,我们成功了。”

工坊内,众人一片欢呼。

只见溶液逐渐冷却之后,形成了一块四四方方的透明晶体。

这一幕,又看得众人瞪大了眼睛。

“天呐,这东西居然是玻璃?”

“太美了,太好看了。”

“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干净的玻璃。”

“这玻璃如此透明,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也难怪众人如此惊讶。

原来这个时代因生产工艺限制,制作出来的玻璃,虽说也是透明的,颜色却普遍偏绿、发灰、发黑。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制作玻璃的原料沙子,也就是石英砂存在了太多的杂质,才导致了现代博物馆里很多从古代墓葬出土的玻璃制品以绿玻璃居多。

这种现代生产的无色透明玻璃,几乎不可能看到。

制作出无色的玻璃,已经够不可思议的。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块堪比无价之宝的玻璃四方块的制作原料,竟是随地可见的沙子。

不值钱的沙子随便一烧,就变成了价值连城的玻璃,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也是没谁了。

众人震惊一会儿后,转念一想,景德镇出产的瓷器,不也是用泥土烧成的。

一个沙子,一个泥土,经过工匠巧手,变成了价值千金之物。

这就是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