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江南士绅(1 / 2)

别看洪武皇帝一代雄主,驱逐鞑虏,恢复汉家,严刑峻法,重拳出击,牛逼哄哄。

却有一类群体,朱元璋对他们无可奈何,咬牙切齿给予政治优待。

这,就是江南士绅。

古代的斗争,看似是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实则是皇权与世家的利益争夺。

从汉朝世家崛起,一步步壮大开始,皇权与世家之间的斗争就没停止过。

虽说唐朝出了一个黄巢,按照族谱狂砍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实力衰退,士大夫阶层在宋朝重文轻武的环境下,相互抱团,共谋利益,又成了新的利益集团,不是世家,胜似世家。

强如天可汗李世民,对五姓七望无可奈何,甚至还要厚着脸皮融入陇西李氏。

朱元璋对于江南士绅为主体的士大夫,也同样如此。

至于江南士绅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一部分是宋朝的重文轻武,另一部分是元朝的奇葩制度造成的。

元朝建立之后,因蒙古是游牧民族,玩不转农耕文明这一套,只想着喝酒、吃肉、抢女人、搞征服,于是就弄了一个包税制。

所谓的包税制,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外包公司,麻烦的脏活、累活不想做,就直接花钱找外包。

于是,蒙古帝国内部的贵族,就采纳了中东一个犹大商人的建议,捯饬了一个买办集团,将收税的权力拍卖出去,这叫‘以汉制汉’。

元朝通过拍卖收税的权力从地主身上掏钱,地主们再拿着鸡毛当令箭,从底层农民身上压榨血汗。

这一套,阴损毒辣之极,却相当管用。

果然,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地主、豪强都沸腾了,纷纷响应,拍卖价屡创新高。

尤其是江南这一富庶之地,最终的拍卖价格竟超出了原来预估价格的十几倍。

江南地区的豪强、士绅、地主们肯出如此高价,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拍卖花了几百万两白银,等收税权力到手,他们就能收几千万回来。

靠着这个法子,蒙古轻轻松松收到了大量的财富。

地主、士绅、豪强们虽出了点血,回头却能从老百姓身上榨取更多的油水。

元朝上层统治者和地主们双赢,只有底层百姓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沈万三就是通过这条路子,一路发家成巨富的。

包税制一出,地主们疯狂剥削压榨,各地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地主们高价拍下了收税权,只想着加倍从底层身上赚回来,却没有看到凤阳一个叫朱重八的放牛娃,他的爹娘、兄弟、姐妹,是怎么活活饿死的。

正因元朝搞了一套包税制,使得江南地区的地主、士绅、商人势力迅速膨胀,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朱元璋驱逐鞑虏,推翻元朝暴政,建立大明王朝,就让江南地区的士绅非常难受。

他们的目前拥有的一切,皆来自于元朝。

如果元朝被认为是伪朝,多年汲汲经营算计,好不容易得来的财富,都将化为乌有,这一点,是他们断断不能接受的。

是以,明朝建立之初,这群江南士绅变着法子作妖,各种不配合。

甚至还有不少沽名钓誉之辈,认为自己是先朝遗民,对于元朝卷土重来抱有幻想。

这句‘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就是这群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哪怕江南地区是元朝规定四等人中最低贱的‘南人’,他们也甘之如饴。

江南士绅如此不配合,让朱元璋非常恼火。

作为砍人爱好者、剥皮实草业绩第一人,朱元璋脾气出了名的暴躁,恨不得将这些人全砍了。

奈何,江南地区的士大夫背后,经过多年经营,早已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人脉关系网。

一人当官的背后,乃是一个甚至是数个家族的荣辱与共。

这张关系网比蜘蛛网还要复杂百倍,犹如《红楼梦》四大家族那般,通过血缘、姻亲、师生、同乡等紧紧抱成一团,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撼动。

封建社会,皇帝打天下靠武将,治理天下则离不开文官。

对于新兴的大明王朝来说,若是缺乏士大夫的鼎力支持和效忠,朝廷根本没法运转。

加之,儒学乃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没有士族做背书,大明王朝的统治就没有合法性,就会成为得位不正的伪朝。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不得不让步。

之前造反的口号是‘驱逐鞑虏’,得罪了江南士绅,大明建立后不久,朱元璋立刻转变态度。

当有大臣上书建议将元朝定为伪朝时,朱元璋怒斥反驳,说:“元主中原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不止如此,朱元璋还迅速与红巾军做切割,将红巾军定为反贼。

朱元璋是灭贼平天下,正所谓‘取天下于群雄之手。’

这一通操作,朱元璋就从一个造反头子,变成元朝的坚定捍卫者,只是事情发展到最后,一不小心(故意的)把元朝江山给夺了。

这就解释了,朱元璋父母兄弟因元朝暴政活活饿死,本人如此痛恨前朝,最后还要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