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人,也是寒门出身,曾跟着先帝打过几次仗,后来打下长安后,他一直镇守在长安城里,再没有去过其他地方。虞逢林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他将长安看得很重…这个人面上看起来圆滑,但其实有些固执在身上。虞逢林:“他早年穷苦时,曾借住在护国道安寺,得过恩惠,很是信佛。如今陛下打压佛教,宣召已经传到了这里,他便想试着将长安作为最后一片净土。”
至少,要给天下僧人一个地方住。
兰雀又懂了,兴奋道:“皇帝老爷的宣召是给天下九州发的,那四处肯定会有很多和尚要被驱逐。许太守是想要用高僧辩经的事情将护国道安寺宣扬出去,然后让那些被驱逐的僧人觉得长安是安全的,因此都来长安住吗?”虞逢林点头,“没错。”
兰雀琢磨了下,却道:“就算这样,皇帝老爷不会等到高僧来了全部杀了他们吗?这叫一网打尽吧?”
虞逢林忍住笑,先夸她,“很对,你这样想也是对的。”“不过,许宁喊李成英,是喊姑父的。”
哦!沾亲带故。
她点头,“那也是做好事吧?和尚也不全是坏人。寿叔就不是。”她虽然受过胖和尚的罪,现在想起那张脸就恨得牙痒痒,但并不会因此恨上所有的和尚。
她道:“反正咱们还没有离开长安城,去看看也可以。”虞逢林也是要去的。许宁是李成英的外甥,他如今没有跟李成英撕破脸,还要装得跟往常一般,自然要维系维系这些关系。他道:“如今大雪封路,也离不开长安,就当是玩了。”兰雀点头。
她其实心中很是纠结要不要快些回到蜀州。从一开始的急不可待,现在反而迟疑不定。她看向阿姐,喃喃自语,“我也不知道,让你消失对不对。”总是犹豫的。
但这些她也不跟人说,只自己写进札记里,“跟着我,我病。不跟着我,我思。”
所以说,世上没有两全法。
她在床上滚了滚,跟来送夜宵的甘妈妈道:“去护国道安寺看辩经,你去不去?听闻是难得一见呢。”
甘妈妈闻言手颤了颤,“好啊。”
她已经听说此事了。
今日外头都在传这件事情。她甚至比十八娘打听得还多一些。驿站厨房的婆子这几日跟她混熟了,还道:“许太守是个大好人啊,听闻佛会一办就是半月,还给斋饭呢。”
她不懂大道理,却懂吃食:“这下好了,雪下这么大,家里本来就缺粮,咱们去混一日是一日,能省下不少口粮给小的吃。”甘妈妈勉强笑笑,问,“到时候这么多人,怎么施斋饭?”婆子:“我家那口子说,太守的夫人会带着诸多女眷做此事,也是积功德呢。”
甘妈妈就开始想办法。
她希望在斋会上碰见淑妃娘娘。
于甘妈妈来说,淑妃娘娘是最大的救命恩人。当年,她得罪了宫里的贵妃娘娘,本是活不下去的,是彼时尚且艰难的淑妃娘娘拉了她一把,还让她去殿前伺候。
她因此又活了许多年,这才认识了李大成和兰寿,最后去了富贵侯府,如今还跟着十八娘过上了好日子。
无论如何,她都要救出淑妃娘娘。
大雪夜,她坐在深夜里,又想起废帝跟她说的话。“我和雪娘逃出了洛阳,我病的时候,雪娘为我去抓药,却被贼人许宁看中美貌,强行夺了去。我曾偷偷去过太守府,听人说雪娘日日哭泣,一味断食……再不救出来,怕是要郁郁寡欢而亡。"<1这句话,甘妈妈是信的。
废帝和淑妃的感情,是她亲眼看见过的。
淑妃娘娘是好人,她不愿意她这般死去。
于是第二日跟着兰雀去护国道安寺,她一路都很紧张。既看看四周有没有废帝,也想打听打听淑妃在不在。
兰雀一点也没察觉到她的东张西望,因为她自己也在东张西望。她没想到,大师辩论经书竞然还给斋饭吃!还不要银子!
她就吃吃吃,吃吃吃,什么都要吃一点。
她一边吃,还要给甘妈妈和兰寿等人拿。如此连吃带拿,甘妈妈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倒是虞逢林笑吟吟看着她,无论她给什么,他都能吃下。许宁见了虞逢林,本是要带着官员过来的,谁知道见此一幕。他便笑着对身边的美妾道:“我姑父说,虞逢林半生征战沙场,从未动过春心,结果却被一个病姑娘哄了真心去--瞧瞧,他那笑真不值钱。"<2不过想想他自己,又觉得能理解,他道:“羽娘,我也愿意如此对你。'他旁边的美人往他身上一靠,娇滴滴道:“太守~奴家真是走了八辈子的运道才得以遇见您一一”
话未说完,就看见了兰雀身边的甘妈妈。
她身体一僵,刚要转身避开,又看见了带着一名奴仆吃吃喝喝过来的兰寿。甘嬷嬷,寿公公。
淑妃”
她掩面四处瞧,心中如鼓敲,整个人都慌乱起来。废帝没来吧?天爷,她不过是想过好日子,怎么就如此艰难。她正要找个借口走,便见甘妈妈已经惊喜交加般看见她了。而许宁也挽着她往前走去,道:“虞逢林此人,杀敌无数,屡立战功,如今腿虽坏了,成了个废人,我们却不可轻视怠慢。”
“走,咱们去拜见他。”